川南在線 發布時間:2022-12-10
這是一位33歲的年輕媽媽,有一個8歲的女兒和剛滿周歲的兒子,因腹痛持續一個多月,最近在上廁所時,發現大便經常發黑,在婆婆的陪伴下來到醫院就診。檢查報告顯示,胃鏡下可見較大的深潰瘍,表面覆厚白苔,周邊充血、糜爛嚴重,高度懷疑為胃癌。
活檢結果顯示,病灶周圍的黏膜皺襞中斷,且胃壁僵硬,蠕動差,胃癌已經到了進展期。
醫學指導:
張燕
副教授,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腫瘤·血液病科(忠山院區)副主任。擅長惡性腫瘤(宮頸癌、鼻咽癌、乳腺癌、肺癌、食管癌等各種惡性腫瘤)的放化療。
門診時間:每周二、四上午城北門診A215診室
癌癥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、長時間、漸進的過程。從癌前病變階段發展到癌癥,一般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左右的時間。在我們身體出現癌前病變時,如果懂得及時“剎車”干預,就可以避免癌癥的發生!
要警惕六種癌前病變
一、慢性萎縮性胃炎→胃癌
胃癌發展有一個大致的過程:正常胃黏膜→慢性淺表性胃炎→慢性萎縮性胃炎→腸化生、異型增生→胃癌
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屬于癌前病變或癌前狀態,癌變的風險相對增高;當胃黏膜出現上皮不典型增生、腸上皮化生(胃黏膜被腸型黏膜替代),可能是癌前病變的表現。
二、腺瘤性腸息肉→腸癌
腸息肉有很多類型,其中,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,尤其是直徑>2厘米的,癌變的機會較高。95%以上的結腸癌來自結腸腺瘤,從息肉到癌變,平均要5-15年。在這階段,通過腸鏡進行息肉切除,能大大降低腸癌的發生。
三、肺結節:不典型腺瘤樣增生→肺癌
肺結節中的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屬于癌前病變。其中,結節越大,惡性可能性越大。肺部結節直徑小于0.5厘米,惡性的可能性很小,大約在1%以內;0.5-1厘米時,惡性可能性為6%-28%;直徑>2厘米的肺結節惡性概率達到64%-82%;直徑>3厘米的軟組織腫塊,90%-95%為惡性。
四、乳腺非典型增生→乳腺癌
乳腺癌發展要經過:正常乳腺導管內增生→非典型增生→原位癌→浸潤性癌。單純的乳腺增生癥并不發生癌變,如果導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則可能為癌前病變。一般將乳腺組織非典型增生、導管內乳頭狀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視為乳腺癌的癌前病變。
五、肝硬化→肝癌
肝癌發生三部曲:肝炎→肝硬化→肝癌。如果有乙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礎,則是肝癌的高危人群;如伴有影像學發現可疑占位或甲胎蛋白升高,則可能出現癌變。
六、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→宮頸癌
宮頸上皮細胞在HPV持續感染后,可從發生非典型增生再轉變為癌變,這個時間可長達10年或更長時間。其中,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也就是常說的宮頸癌前病變,分為一、二、三級別,級別越高越容易癌變,而級別越低越好治療。要注意,性交、婦科檢查后有少量陰道出血的現象就是接觸性出血,有可能是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癥狀。
(來源: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)
編輯:邱果
關注川南在線網微信公眾號
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,獲取更多最新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