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南在線 發布時間:2022-12-15
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,自貢榮縣因地制宜,發展中草藥種植特色產業,讓當地村民走上了一條條增收致富的道路。
種植的中草藥
上世紀70年代末,2斤半的中草藥種子、幾十畝的“小打小鬧”,不曾想到,四十多年后卻成為了如今正紫鎮的主導產業,中草藥面積達萬畝,其中該鎮出產的竹葉柴胡更在四川省內首屈一指。
竹葉柴胡
除草
如今,正紫鎮窩棚灣村5000余畝草藥地里種植有柴胡、荊芥、薄荷、益母草等18個品種。為了引種示范,該村還有近100畝試種示范基地,從這個基地里走出來的藿香、薄荷等,已被村民們成功種植,因為這里出產的品質高,成為了“搶手貨”。據了解,正紫鎮年產各類中藥材5000噸,總產值3700余萬元,藥農戶均種植收入11000余元。
竹葉柴胡豐收
收購柴胡
記者了解到,榮縣種植中藥材有40余年的歷史,初步形成以正紫、新橋、度佳、東佳等鄉鎮為核心的柴胡產業帶;建成了鐵廠、高山的黃梔子核心種植區,東佳、新橋、高山的佛手柑核心種植區,正紫的丹參核心種植區,雙石的金銀花核心種植區等。全縣有中草藥資源450余種,一般品種150余種,其中,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所需中藥材品種30余種。主要銷往成都、重慶、陜西、廣西、湖北、浙江、蘭州等地。
此外,榮縣注冊了“正紫”中藥材商標,制定和發布了“無公害中藥材竹葉柴胡生產技術規程”自貢市地方標準,“榮縣柴胡”正在申報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地道藥材。
佛手柑
據榮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道,全縣有58家涉及中藥材生產的專業合作社,還有18家涉及中藥材生產的家庭農場,全縣共種植中藥材4.7萬畝,產量7181噸,產值4944萬元,而中草藥種植已經成為農戶增收的一個新亮點。
冬去春來,四季輪替,在這充滿希望的田野上,榮縣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,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因地制宜,發揮中草藥種植優勢,讓中草藥種植惠及更多當地群眾,讓增收致富有希望,讓鄉村振興有盼頭。
(來源:榮縣融媒體中心)
編輯:李永鑫
關注川南在線網微信公眾號
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,獲取更多最新資訊